什么杠杆股票 没有民企,就没有创新力
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什么杠杆股票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
2月17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时隔六年多以后,再次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,国内国际舆论都给予高度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。
大家为什么这么关心民营经济呢?毫无疑问这是由民营经济的地位决定的,民营经济在中国早已不是辅助或“重要补充”的角色,而是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,笔者仅仅列举几个数字:
在就业方面,从2014年到2023年,我国城镇就业增加了7722万,其中国有单位就业总量减少了912万(从6312万减少到5400万),港台外资企业就业人口也减少了近800万,而民企就业人口增加了近1亿,这个增量不仅消化了国企和外企裁员带来的失业人口,还让社会总体就业总量增加了近20%,成为社会就业的最大蓄水池。
税收方面,根据2021年国税总局公布的细分数据,国企纳税额占24.7%,广义上的民企(即民营企业和非国资参股的三资企业)占75.3%。并且国企纳税占仍在比逐渐降低,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,降低了6个百分点,如果民企再加上贡献的各种附加费,占比则更大。
在进出口贸易方面,2024年民企出口额23202亿美元,国企为2782亿美元,民企是国企的近8倍;在贸易顺差方面,民企为15432亿美元,国企为逆差2927亿美元。我国的外贸增长和顺差基本上都是民企创造的。
所以,民营经济跟国有经济一样都是立国之本,民营经济发展得好坏,也影响着老百姓有没有机会就业,政府有没有钱发工资,中国的产品和影响力能不能走出国门,大家也因此才这么关心民营经济。

除了民营经济的现实基本面之外,笔者认为,民营经济的另一个重要性在于:民营企业已经是创新体系中的最重要生力军,它的发展的好坏还决定着中国经济增长潜力,决定着我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,决定着越来越复杂国际环境下的经济安全问题。
从我们生活的实际体感看,这些年来产生的世界影响力的产品,可以让我们爱国心飙升、产生自豪感的东西,基本都是民营企业所发明创造的。拿硬件方面来说,有蔚小理、比亚迪电动车,华为、小米智能手机,大疆无人机,宇树机器人;软件应用及商业服务平台来说,有微信、支付宝、Tiktok、Shein、小红书、Deepseek模型;文化产品来说,有游戏《黑神话》以及电影《哪吒》等。
所以说,民营经济是影响中国经济未来最大变量,只有解决好民营企业发展问题,才能理顺创新不畅的问题,才能解决供应链受制于人的问题,才能赢得未来主导权,我们看本次座谈会发言嘉宾全都是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企业家,也能看出中央对这个问题的深刻认识。
笔者再列举几个数字,来说明民营企业在当下创新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,中国的科研进步越来越依靠民营企业。
1.根据全国工商联2017年发布的数据,当年我国企业申请的专利中,民企占比为77.8%。另外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的统计公报,当年专利申请十强中,有一家国企(中石化)、一家国有民营(中兴微电子),其余全部是民企;另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23年度中国国际专利100强,其中国企17家,民企则有83家。

全球AI专利机构排名,中国上榜机构多为民企
2.根据海关总署对2024年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统计,民企占比为52.7%,国企为6.8%,其余是外企。最近10年来,内资企业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的占比从不足30%,上升到60%左右,改变了外企主导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局面,这个巨大飞跃更多靠民企的研发能力提高实现的。
3.根据欧盟发布的全球研发2000强是也是衡量各国创新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,中国大陆入围企业数量从2013年的199家提升到2022年679家,增长了480家,一跃成为全球第二研发强国,这个增量中有372家是民企,占比近80%。如果剔除民企的研发费用,中国企业研发支出在日本、英国、德国之后,不足美国的五分之一,言外之意,如果没有民企的支撑,中国无法成为一个全球性研发强国。

4.独角兽企业(成立10年以下、估值10亿美元以上)的多寡,被视为衡量未来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判断指标之一。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,中国约有375家独角兽企业,仅有13家为国企。
所以民企早就在创新体系上不是配角,而是在逐渐挑大梁、在国际竞争上打头阵,支撑起我国作为全球科创大国的门面,也正因为民企科技力量的增长,才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科技竞争力。

民企创新走向深层领域:腾讯与南航合作开发的高级视景系统,打破了美国在这方面的垄断,可用于8万名民航飞行员飞行训练,2023年荣获中国航空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

那么为什么只有民营经济,才能对科研创新体系产生这种革命性的推动力呢?
笔者首先认为,一个有效的创新体系,必然是科研与市场转化应用为一体的开环体系,而不是一个从实验室到实验室闭环体系。市场与消费是创新的最好催化剂,而民营经济又是创新的最肥沃土壤,离开民营经济,大规模的产学研用就不可持续。
前一种闭环失败创新体系,苏联是一个典型。1980年苏联R&D支出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为3%,这个数值高于当时几乎所有发达国家,也高于2024年的中国。得益于巨额经费支出,苏联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科研体系,拥有高校870多个、科研院所5000多个,科研人员137万,而同期美国科研人员只有80万左右,中国每千人中科技人员数量占比至今也没有超过苏联。
苏联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上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,苏联人制造出全球第一座核电站、第一枚洲际导弹、第一枚人造卫星、第一枚晶体管、第一个移动电话(比摩托罗拉领先10年)、第一台光刻机、第一个区域互联网……
不过由于苏联缺乏市场经济的土壤,行政化的国企转化率极低,机械机床厂推广一个新的技术发明,需要10-12位领导签字,然后走30道程序;四分之一的产品从设计到应用周期在10年以上,导致苏联只有伟大的发明,没有伟大的科技产业,科研基本上是始于实验室终于实验室,专利转化率不足10%。苏联发明了移动电话,却没有诞生摩托罗拉、诺基亚;发明了互联网,却没有产生微软、谷歌,苏联的信息技术研发是超前的,但是苏联-俄罗斯在信息产业上几乎没有任何地位。

在计划官僚体制下,苏联的信息科技成果始终处于实验室的“粗大笨”状态,无法在市场上得到进化
所以,只有形成一套与科研相配套的市场经济体系,才能帮助科研创新尽早转化为应用,也才能获得修正、提升的机会,以及获得进一步研发的资金支持。而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,又一定是民企经济占主要成分的经济形态,所以,民营经济实际上扮演了科技创新催生婆的角色。
我们看,最近一二十年国企的创业能力增强,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依托民营经济构建的技术转化市场,以及搭建的信息、金融、营销网络,大大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创新。最显著的几大国有车企最近今年开辟的新能源板块,比如埃安、智己、极狐、岚图等,这也是目前国企业务增长最有活力的地方,几乎是完全嫁接在民营经济营造的创新生态上。
第二个层面是,相较于国企,民营企业因为没有市场垄断权,以及缺乏充足的金融的支持,它天然更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生存困境。我们仍以欧盟记分牌研发投入强度方面,2022年入榜的中央国企、地方国企、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2.1%、2.9%和6.2%;人均研发投入方面,中央企业人均研发费用为10954欧元,地方国企为11453欧元,而民营企业人均研发经费为16677欧元。
我们从国家统计局、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《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》可以明显看出,各区域和行业的研发强度,都与民营经济活跃程度密切正相关。研发投入超过3%的省份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浙江、江苏,均为民营经济发达地区,研发投入低于1.5%的省份黑龙江、内蒙古、广西、宁夏、甘肃、新疆,均为国有经济占主导地区。
研发支出低于1%的行业,基本都是国有高垄断性行业,比如采矿、电力、热力、石油燃气、烟草等,而研发支出较高的行业,都是民营经济占比高,高度市场化的行业,比如计算机通信、医药、专业设备、汽车等等。
即便是同一行业内,民企研发强度也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,比如汽车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是1.83%,而民企达到6.42%;制药行业平均投入强度3.57%,而民企达到7.56%,计算机通信电子行业平均投入强度是2.63%,民企则为10.56%。

第三个层面是,从科研效率、转化率和推广率看,民企也是最有活力的系统,即可以花少钱、办大事。2021年底,中央企业拥有研发人员107万人,与之相对应的民企500强研发人员约102万,二者在科研队伍规模上差不多。不过央企的研究实力大大强于民企,拥有院士241名,约占全国院士总数的1/7,全国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多数分布在国央企,科研人员中中高级职称占比为45.8%,而民企仅为25.1%,但是民企科研成果大大多于央企,当年民营企业500强拥有66.67万件有效专利,而央企为49.6万件。尤其是在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、5G等新兴科技领域,民企效率优势更是明显。
从专利生产转化率上讲,2022年高校为3.9%、公立科研单位为13.3%,而民企及外企平均可以达到50%以上。在工业领域的研发收益上,每投入1元研发费用,国企可以增加新产品营收11元左右,而民企可以增加26元左右。
因此,可以肯定地说,民营企业不仅为国家贡献了多数的科技成果,更推动我们社会整体朝着一个创新驱动型生态转型,那些民营经济发达地区,比如长三角、珠三角、北京、合肥、成渝等地,其创新效率、创新成果基本都可以与发达国家比肩。只有发展好民企,我们才可以赢得科技竞争,才会有更多的Deepseek、大疆无人机和智能机器人,我们在国际上才有资格扬眉吐气。


最后要强调的是,我们重视民营经济,当然不意味着否认高校/公立科研单位、国企的重要性。它们是我国强大的科研体系的根基,高校和公立科研单位发挥培养基础人才,进行基础理论突破的作用,国企在高端设备、新材料、能源、精密仪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承担了“工业之母”的角色。
但是在最贴近市场的一般竞争领域,民营经济更能发挥挑大梁的作用,高校/公立科研单位、国企也只有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才有更高的创新效率和资金支持。所以,我们只有科学厘清高校/公立科研机构、国企和民企,各自承担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和功能,才能更好地理解如何构建新型科研举国体制和自主创新体系。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阜成门六号院 (ID:yuangg173),作者:BJ王明远。好文推荐:
《超高规格座谈会,90后上桌了!》
]article_adlist-->
排版 | 蒋妍
]article_adlist-->编辑 | 米禾 轮值主编| 夏昆
]article_adlist-->
(转自:正和岛)什么杠杆股票
